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「非專利實施實體」(NPEs)之簡介

非專利實施實體(Non-Practicing Entities,簡稱NPEs),即過去業界俗稱的「專利蟑螂」、「專利流氓」(patent troll),是指一公司組織體,不從事實際生產或提供服務,而是運用其所具有的專利,透過法律訴訟方式控告市場上潛在的專利侵權人,以取得專利賠償金或授權金,作為其主要的營運模式及獲利來源。

此類公司之所以出現,多與該國專利訴訟成本昂貴有高度關聯性。美國因專利訴訟等相關花費高,因此NPEs特別盛行(例如Acacia Technologies、Rates Technology等)。一旦企業遭控訴侵害他人專利時,如因面臨高額訴訟費用而有與對方和解的可能性時,即給予 NPEs有機可趁的機會。然而NPEs的出現,除阻礙產業創新、惡意侵擾及影響商業秩序之外,對於一國產業發展影響也相當巨大。對於台灣科技產業及科技學術機構而言,因研發過程中向來倚賴自己或他人的專利技術,也將可能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。因此,對於近年來NPEs專利訴訟潮流的興起,也應開始思索相關因應措施。

承此,企業為因應NPEs,除本身得強化專利之品質、建立專利牆、過濾市場上潛在及競爭之NPEs外(NPE資料庫及監視機制),並建立面對NPEs的政策及處理標準作業程序(SOP)。一旦NPEs找上門時,方能精確分析和解或應訴的優缺點,以決定處理訴訟或和解策略,必要時,甚至可對NPEs提起其他訴訟等,均為降低遭NPEs騷擾的因應作法。
(撰文者:陳全正律師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